了解一下~隔离见证是什么?

 

 

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的时候直接把这两个信息直接放在了区块内,所以一个区块就承载不了更多的交易信息,如果隔离了“见证信息”,那么区块链只记录交易信息,那么一个区块可承载的交易更多交易。

中本聪设计比特币时,并没有把两部分资料分开处理,因此导致交易ID的计算混合了交易和见证。因为见证本身包括签名,而签名不可能对其自身进行签名,因此见证可以由任何人在未得到交易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改变,造成所谓的交易可塑性(malleability)。在交易发出后、确认前,交易ID可以被任意更改,因此基于未确认交易的交易是绝对不安全的。在2014年就曾有人利用这个漏洞大规模攻击比特币网络。

比特币核心开发员Pieter Wuille在2015年12月于香港提出的隔离见证(Segregated Witness,以下简称SW)软分叉解决了这个问题。SW用户在交易时,会把比特币传送到有别于传统的地址。当要使用这些比特币的时候,其签名(即见证)并不会记录为交易ID的一部分,而是进行另外处理。也就是说,交易ID完全是由交易状态来决定的,不会受见证部分的影响。

部分开发者认为比特币的设计有缺陷,在数据结构方面,它把必要的交易信息(输入和输出)和“没那么必要”的交易信息(见证)放在一起打包,这造成了一系列问题,比如“交易可塑性”、交易签名过程复杂、还有存储空间“浪费”。

隔离见证是对整个设计缺陷的一个修改方案,原理说起来挺简单,它允许交易把没那么必要的“见证”部分“隔离”在区块外面,这就是隔离见证的意思了。

目前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存储空间浪费,因为现在比特币交易量太大,区块空间不够用,大量交易堆积。隔离见证的设计减少了每个交易脚本在区块内的体积,这相当于区块空间扩容,同时降低了数据传输和验证造成的内存、带宽、CPU成本。

 

 

 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You may also like

Page 1 of 40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